端午粽公开课教案(优秀3篇)

2023-07-29 18:29:06 来源:互联网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掌知识整理的3篇《端午粽公开课教案》,希望朋友们参阅后能够文思泉涌。


【资料图】

语文端午粽教案 篇一

[教学目标]

1.认识“端、粽、节”等13个生字和立字旁、米字旁2个偏旁;会写“午、节、叶”等7个生字。

2.联系实际,结合图文,了解与粽子相关的词语。

3.朗读课文,学会读长句子;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

4.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来历。

[教学重难点]

重点:认字、写字。朗读课文。

难点:读好长句,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

[教学课时]

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猜谜导入

1.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与一种食物有关,大家来猜一猜是什么吧!

课件出示谜面:一个白胖子,裹着绿毯子,腰上扎根细绳子。(同学举手猜谜)

2.同学们真聪明,没错,这种食物就是——粽子。出示课件:粽子图片。

3.学写生字“午”。

(1)观察占格。

(2)教师范写,学生口述笔顺。(区分“牛”)

(3)学生书空、描红。

二、结合语境,识记生字

1.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圈出生字,读读,想想,有什么好的记字方法。

2.同桌或小组交流:有哪些记住生字的好办法?

3.展示识字情况。

(1)带拼音读,去掉拼音读。

(2)用多种方法识记。

4.把生字放回课文,学生自由读课文,要求将课文读通读顺。学生自由朗读,标出全文自然段。

三、朗读课文,初步感悟

1.学习第1自然段。

2.师:课文里外婆一到端午节就会做什么?

(会煮好一锅粽子,盼着我们回去)

3.师:外婆的心情会是怎么样的?从哪个词可以看出来?

(盼着,表现外婆期待、高兴的心情)

4.谁来读出外婆期盼的心情?(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5.全班齐读第1自然段。

四、指导书写

1.出示要写的生字,让学生认读“节、叶、米”。

2.观察分析:观察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比比谁是火眼金睛,看得最认真,最仔细。

3.师范写“节、叶、米”等字。重点指导:“竖”画的写法。(午、节、叶、米)

“竖”画的写法:“午、节、叶”为悬针竖;“米”为垂露竖,“米”要左右对称。

4.指导学生练习,在田字格中描红、临写。

5.让学生练习口头组词、扩词。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解题导入,了解传统节日

(板书课题)有没有人知道粽子是什么时候吃的?端午节是在什么时候?你们还知道哪些中国的传统节日呢?(学生自由举手发言)同学们知道得真多,那有没有哪位同学能告诉我,人们在端午节这一天还会做什么啊?(学生回答)没错,人们会吃粽子、赛龙舟、喝雄黄酒等。(课件出示有关端午节习俗的图片)

二、学习第2、3自然段

1.学生自由朗读第2、3自然段,指名说一说,读完之后,你知道了什么。

2.教师让学生画出描写粽子的句子,齐读画出的句子。

3.分析句子。第2自然段中描写了粽子由外到里的样子、颜色、味道。

师:箬竹就是竹子的一种,叶子宽大,是一种很好的包粽子的材料。

师:粽子颜色十分丰富,糯米是白白的,枣子是红红的,粽子外衣是青青的。

师:粽子的味道呢?(又黏又甜)

4.指名读句子。分小组比赛读画线的句子。

5.学生想象粽子的样子,并拿彩笔在自己的图画本上画一画,比比谁画得更好看。

6.师:齐读第3自然段,说一说外婆包的粽子有哪些花样。(红枣粽、红豆粽、鲜肉粽。)

7.出示:外婆还会装一小篮粽子要我们带回去,分给邻居吃。

师:你从中读出了什么?外婆是一个怎样的人?(善良、乐于分享的人)

三、学习第4自然段,了解历史人物屈原

1.出示屈原图片,提问:有没有谁了解这个人物?

2.老师讲解爱国诗人屈原及他沉汨罗江的历史故事。

3.指名读第4自然段。师:谁能告诉我端午节是为了纪念谁啊?(屈原)

4.全班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5.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

四、学习生字“真”“分”“豆”

1.出示生字,观察占格。

2.学习笔顺,教师范写。(“真”里面是三横)

3.学生书空练习,教师指导。

五、回顾拓展

1.全班齐读课文,指名说一说这篇课文讲了什么。

2.教师回顾总结:这篇课文讲了外婆给“我们”包的端午粽,以及端午节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学习了这篇课文,我们更加了解端午节这一传统节日及其来源,课后同学们去了解一下中国的其他传统节日吧。

[教学板书]

端午粽

热爱

思念青青的箬竹叶白白的糯米红红的枣

花样多(红豆粽、红枣粽、鲜肉粽)

[教学反思]

这篇课文,我从学生实际出发。学生们都吃过粽子,知道人们在端午节都会干什么。因此,我用谜语导入时,学生很快就猜出了谜底。通过引导学生抓重点词、句来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学习知道端午节吃粽子的习俗与爱国诗人屈原有关,并适当地向学生普及端午节的传统文化知识。

《端午粽》教学设计 篇二

教学设计意图: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教学中,应加强对阅读的指导,让学生在朗读过程中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会用恰当的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因此,本文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

教学目标:

1.认识“端 粽 节 总 米 间 分 豆 肉 带 知 据 念”等13个生字,两个偏旁。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

3.初步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感悟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教学重点:认识13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教学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

2.正确理解第二自然段课文内容,明白制作糯米的材料和介绍粽子时的顺序。

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学写“午”字

1.导语:老师出示粽子的图片,问:同学们这是什么?(粽子)问粽子是什么节日吃的?(端午节)。端午节是在哪一天呢?(农历五月初五)。在五月初五端午节这天,我们会吃粽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篇描写粽子的课文。

2.板书课题:端午粽。(指名读课题,齐读课题。)

3.师:这个课题的三个字都是我们今天要学的生字,端:它的偏旁是立字旁,立字旁和立字有什么不同?粽的偏旁是米字旁,因为粽子是用糯米做的。齐读偏旁。

午字是我们要今天要会写的,请小朋友们观察一下,写午字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1)观察“午”字字形,注意书写时悬针竖不出头。

(2)学生说笔顺,老师示范书写。

(3)学生描红书写,在本子上写两个。

二、初读课文,随文识字

1.自由朗读课文。

(1)教师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边读边标上自然段序号。

(2)学生按照要求自由朗读,教师巡视学情,及时纠正字音。

2.分段朗读课文。

导语:同学们读的真认真,想不想大声读给同学听?现在老师请小朋友来读一读课文,每一个同学读一个自然段,我要请几个小朋友?

提出要求:请四个小朋友来读。其他同学眼睛看书、仔细听,一会来做小评委。

3.老师范读课文

师:听了同学们的精彩点评,老师也想读一读课文了,请同学们认真听一听老师是怎么把长句子读通顺、读流利的。

三、分段朗读,随文识字。

1.教师指名分句朗读,师生评议。

(1)出示第一自然段,指名读。随机理解词语“总会”的意思。

用“一……总会……”说一句话。

(2)逐句出示第二自然段里的句子。

出示第一句描写粽子样子的偏正短语,借助图片了解箬竹叶、糯米。指名领读。

出示第一句,指名朗读描写粽子样子的句子,指导点评。

指导学生把长句子画出停顿,学生自读练习,再指名读。

出示第二句,标好停顿符号,指名读。

做一做“掀开”的动作,理解词语。

加上动作再指名读句子。

出示描写粽子味道的句子:指名读句子。出示词语“剥开”、“又黏又甜”读准字音、做一做“剥开”的动作。说一说ABAC式词语。再指名读句子。

(3)逐句出示第三自然段里的句子:

出示第一、二句。指名读一读。理解“花样”。

直接出示第三句画出停顿,指名读一读。理解“美滋滋”,体会吃粽子时的心情。积累ABB式词语。介绍象形字“带”。

(4)出示第四自然段。指名读句子。介绍爱国诗人屈原。了解吃粽子的习俗。

(5)把喜欢的句子读给同学听。

2.读词、识字。

师:同学们课文读得很认真,但是这篇课文有很多难读的词语,让老师来看看你是不是会读了。

(1)开火车读词语:端午节、粽子、总会、箬竹叶、糯米、中间、煮熟、又黏又甜、十分、鲜肉、红豆、美滋滋、真是、带回去、知道、据说、纪念。

(2)读生字。

师:瞧,粽子宝宝出来和大家见面了,粽子宝宝说叫对了它的名字,它就会和你回家了,我们来叫叫它的名字吧。开火车读字。

四、练习书写

1.教师指导学习生字——节。

(1)观察生字结构,教师在黑板上范写,学生练写。

(2)引导学生说一说了解了哪些中国传统节日。

预设:中秋节、重阳节、春节……

(3)通过对节日的阐述,给“节”字进行扩词训练。

2.指导学生书写生字——米。

(1)导学:学生根据汉字“米”的字形演变过程,猜一猜是哪个字?理解字义

(2)指导学生书写“米”字。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指导回顾:这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认识了哪些生字宝宝?

2.作业布置: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与父母一起查找关于屈原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端午粽》教学设计 篇三

一、设计说明

本文教学设计旨在通过有感情地朗读等手段,让学生走进文本,引导学生从读入手,在读中感悟,在读中识字,在读中与生活实际相融合。

二、课前准备

1.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师)

2.预习生字,做字卡。(学生)

三、课时安排:

2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多媒体课件播放视频,展示端午节丰富多彩的习俗活动。

(1)师生共同欣赏视频,感受端午节的节日气氛。

(2)导问:说一说在端午节这个中国的传统节日里,人们都会做什么。

(3)教师追问:端午节,家家户户都有包粽子的习俗。孩子们,你们喜欢吃粽子吗?和大家说一说,你都吃过哪些味道的粽子?

2.走入情境,揭示课题。

同学们说了这么多种粽子,想必同学们一定都很喜欢吃粽子,这节课我们就走进《端午粽》,来共同品味一下课文中的粽子是什么味道的。

(二)初读课文,认读生词

1.自由朗读课文。

(1)教师提出朗读要求:读准字音,把句子读通顺、读流利。

(2)学生按照要求自由朗读,教师巡视学情,及时纠正字音。

2.学生认读生字。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圈画出本课的生字。

(2)借助拼音,反复拼读圈画的生字;认识新偏旁“立”“米”。

(3)同桌相互检查,当小老师纠正对方读得不准确的字音,并说说自己是怎么记忆这些生字的。

3.教师指导学生认读生词。

(1)游戏环节:我是读词王。

(2)多媒体课件出示生词:端午节、粽子、总是、糯米、中间、十分、鲜肉、带回去、知道、据说、纪念。

(3)以小组为单位,抢读生词,读正确的小组得到词卡,并且领读,得到词卡最多的小组获胜。

(4)齐读课文,注意生词在课文中的读音。

(三)再读课文,练习书写

1.教师配乐范读课文。

2.指名学生逐段汇报朗读,把句子读通顺。

3.教师指导学生多种方法朗读。

(1)课件出示朗读要求。

说一说课文共由几个自然段组成。

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并读给同桌听。

(2)学生按照要求朗读课文。

(3)教师范读,指导学生把长的句子画出停顿。

4.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生字——叶。

(1)课件出示:箬竹叶的图片。

(2)学生观察图片,从颜色、形状上来描述箬竹叶的样子。

(3)多媒体课件出示生字——叶,看图学习生字。

(4)师生共同书写生字,比一比谁写得工整、漂亮。

5.指导学生书写生字——真。

(1)观察生字结构,总结书写规律,学习书写。

(2)巧记生字:笔画中横最多,中间三横才封口。

6.研读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1)教师提出问题:外婆包的粽子花样很多,结合课文说一说外婆包的粽子有哪些种类。

(2)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3)学生根据课文内容回答问题。

7.教师指导学生书写生字——豆。

(1)图文演示法,理解字义。

部编本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部编本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

(2)书写方法:上横短,下横长,中间一口要扁些。

(四)总结全文,布置作业

1.指导回顾:这节课学习了哪些知识?认识了哪些生字宝宝?

2.合作交流,向同桌展示自己写得最好的生字。

3.作业布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再现情境

1.导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端午粽》的字词,这节课我们先来做一个小游戏:找动物。以小组为单位读词语,看看哪个小组读得准确。

(1)多媒体出示小动物的图片:熊猫、山羊、兔子……

(2)小组派代表选择喜欢的小动物,每个动物后面隐藏一个本课的词语,小组同学认读词语,获胜小组得到相应的小动物图片。

2.师生共同齐读课文。

二、诵读课文,品味内容

1.抓住重点语句,指导朗读。

(1)品读课文第二自然段。

(2)教师提出问题:结合第二自然段内容说一说。外婆包的粽子是什么样的。

(3)学生带着问题自由朗读课文。

(4)指导学生按照从外到内的顺序描述粽子的外形特点。

(5)词语填空读课文。

课件出示: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粽子是用________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________糯米,中间有一颗________枣。

教师追问:为什么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而不用“青的”“白的”“红的”?

课件出示两个句子,朗读比较有什么不同。

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

粽子是用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的枣。

指导朗读:这样AAB式的重叠词更能体现出粽子的特点,各种颜色相间,色香味美。朗读时仿佛让人品尝到了香甜的味道。

学生汇报朗读第二自然段。

2.品读课文第四自然段。

课件出示:依据课文内容,说一说,端午节为什么会有吃粽子的习俗?

三、指导观察,正确书写

1.创设情境,出示生字。

(1)老师今天带来了几个美味香甜的粽子,同学们想不想吃?

(2)课件出示:写有生字的粽子图片。

(3)导学:你们认识它们吗?我们来学写这几个生字,写得好的同学会得到香甜美味的粽子。

2.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生字——午。

(1)观察生字外形,注意书写时悬针竖不出头。

(2)学生描红书写,在本子上写两个。

(3)同桌之间展示,同桌互评。

3.教师指导学习生字——节。

(1)观察生字结构,教师在黑板上范写,学生练写。

(2)引导学生说一说了解了哪些中国传统节日。

(3)通过对节日的阐述,给“节”字进行扩词训练。

4.指导学生书写生字——米。

(1)导学:我们“品尝”了香甜的糯米粽,一起来认识糯米的“米”字。

(2)多媒体课件展示图片:

部编本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10《端午粽》

(3)学生根据汉字“米”的字形演变过程,理解字义。

5.教师指导学习生字——分。

(1)反义词对对碰理解字义:“合”的反义词是“分”。

(2)书写要领:上面八字要延展,下面是“刀”不是“力”。

(3)师生讲评,展示学生作品,互相评价,激励进步。

四、总结全文,情感升华

1.引导学生说一说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

2.教师总结:每年端午节我们都会吃粽子,今天通过学习《端午粽》,我们不仅“品尝”了美味香甜的端午粽,还知道了端午节的由来。每当我们吃美味香甜的粽子时,不要忘记缅怀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以上内容就是掌知识为您提供的3篇《端午粽公开课教案》,希望可以启发您的一些写作思路,更多实用的范文样本、模板格式尽在掌知识。

x

相关推荐

Copyright ©  2015-2022 起点舞蹈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皖ICP备2022009963号-12   联系邮箱: 39 60 29 14 2@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