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图说:上海地铁首条采用“无人驾驶”盾构技术建造的隧道近日成功始发 来源/新民晚报记者 陈梦泽 摄(下同)
测试自动驾驶技术的汽车在道路上已经屡见不鲜,如今在城市地下穿梭的盾构机,也已经实现了自主驾驶“无人掘进”。直径6.76米、2层楼房高的地铁盾构,无须工程师手动操作,凭借其AI算法和感知系统,即可自主决策、自动推进,在上海地下掘出一条条地铁隧道。
伴随着隆隆的轰鸣声,盾构机刀盘缓缓转动,上海地铁首条采用“无人驾驶”盾构技术建造的隧道——上海轨交21号线一期康南路站——军民路站区间上行线盾构在近日成功始发。该项目由申通地铁建设集团建设,隧道股份承建。与传统的盾构施工不同,隧道股份上海隧道自主研发的“盾构自主驾驶系统”融合了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在精准感知施工信息的基础上,赋予了盾构机自主判断、自主认知、自主决策、自主控制的能力。
上海市轨道交通21号线是一条贯穿浦东新区至宝山吴淞的南北向径向市区线,全线采用地下敷设方式,全长约28公里,设18座车站。军民路站是21号线一期工程中首个开工的车站,该隧道区间为21号线首个始发盾构区间,此次推进的上行线共计737.694米,也是隧道股份上海隧道“智驭先锋”数智化项目的首次试点应用。
据介绍,“智驭先锋”数智化项目管理依托盾构自主驾驶系统及配套的数智隧道管控平台、全寿命周期设备管控平台,在上海首度实现盾构机推进“无人驾驶”。盾构无须工程师现场操作,依靠盾构内植入的先进算法、感知系统以及远在浦东塘桥的数字化管控中心,盾构可自主完成包括施工掘进、沉降控制、轴线控制等一系列复杂施工作业。
“就像是为盾构植入了大脑、眼睛和耳朵。” 隧道股份上海隧道“智驭先锋”数智项目负责人黄凯介绍,依托感知系统盾构可以实时“看到”周围土体的变形数据和地面沉降数据。通过这些“大数据”以及具有学习功能的算法控制模型,盾构可自主控制各项施工参数,实现自动掘进,并自动纠偏、调整姿态,实现长距离精准前行。
“整个过程不再需要人工参与决策和控制,人的因素将不再影响隧道施工风险与质量。算法系统的安全机制,会实时监控数据传输的可靠性和指令控制的有效性,有效提升了盾构施工的质量、安全和效率” 黄凯介绍。
另外,盾构机在隧道中“自主驾驶”,后方也会有顶尖专家为施工保驾护航。在项目现场的数智盾构管理中心,施工风险、工程质量、建设进度、人员管理、仓储运输、设备状态等关键信息均以数据化形式呈现在大屏上,管理人员一目了然。“数智隧道管控平台和全寿命周期设备管理平台实现了盾构施工和项目建设的全方位数字化、远程管控。所有盾构施工数据,均推送至后方管理中心,由盾构推进的专家进行二次复核,确保无人驾驶盾构的施工安全。” 黄凯介绍,这相当于为盾构施工上了一个“双重保险”,确保无人盾构的施工安全。
新民晚报记者 杨硕
上一篇 : 字如其人中国领导墨宝(关于字如其人中国领导墨宝简述)
下一篇 : 最后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