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源市人民法院多措并举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2023-07-06 11:41:35 来源:达州日报网

近年来,万源市人民法院聚焦新时代下民营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充分履行审执职能,为奋力探索“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司法实践贡献法院力量。

增加责任主体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为案款“变现”上保险

2022年3月,原告万源市某加油站与被告四川某民营建筑工程公司发生合同纠纷,原告向万源市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执行标的为32.8万元。执行过程中,建筑工程公司拒不履行判决义务,导致执行工作难以推进。经查询,该公司股东在认缴出资后未履行认缴出资义务,遂追加其股东为被执行人,在未出资金额范围内承担补充赔偿责任。

劳动者工资发放现场

针对被执行企业无资产可供执行,被执行企业股东没有履行认缴义务的情况,万源市人民法院推行“执行+保险”机制。鼓励申请人通过追加被执行人及被执行人提供人保、物保等方式参与到执行活动中,填补执行不能的风险。2021年以来,该法院受理保全案件411件,采取查封、扣押、冻结等措施460余次,查封房屋等不动产17套,冻结银行存款和网络资金3.27亿元;在采取诉前保全的前提下,帮助33名申请人拿到案款1362.44万元。

柔性文明执行

为企业留“余地”

2022年6月,王某与万源市某民营硅石矿企业产生借款合同纠纷,王某申请执行后,万源市人民法院依法冻结被执行人财产,进而导致硅石厂无法继续生产,不仅下欠税款、农民工工资等各项费用673.53万元,也丧失了继续偿债能力。为了不影响民营企业正常经营秩序,法院依据实际情况,解除对基本账户存款的冻结,让硅石厂恢复了生产。

针对民营企业被申请强制执行后,银行账户、生产设备均被法院冻结、查封且无法偿债的问题,万源市人民法院推行“执行+关怀”机制。对暂时出现资金周转困难但有发展前景的企业和劳动密集型企业,慎重采取冻结、查封等强制措施,能“活扣活封”的尽量不“死扣死封”,尽可能降低对企业生产经营的影响。同时,积极实施失信修复机制,及时将积极改善自身信用状况、纠正失信行为的企业移出失信名单。2021年以来,法院屏蔽失信企业及法人21个,撤销限制高消费名单8人,帮助曾经的失信企业获得“再次出发”的信心和机会。

督促执行工作

为项目建设提“速度”

2022年2月,达州市某钢铁有限公司与曾某、冯某产生租赁合同纠纷,万源市人民法院判处曾某、冯某拆除、搬腾租赁场地内的建筑物,然而被执行人一直拒绝履行义务。因该场地涉及四川省重点项目建设,为了不影响其顺利开工,法院组织干警多次释法明理,实地督促被执行人拆除、清运场地内的物品,顺利完成约500吨垃圾及废品的清运工作,成功组织双方当事人进行了场地交接。

针对被告不履行法院判决,致使企业无法推进重点项目建设的情况,万源市人民法院推出了“执行+减负”机制。法院推动执行矛盾化解关口前移,尽最大程度减轻双方当事人的负担,多用走访、座谈、督促令等柔性措施督促执行,少用拘传、拘留、罚款等硬性措施强制执行。2021年以来,该法院灵活运用柔性措施,督促被执行人自动履行义务或达成和解案件900余件,到位金额2.11亿元。同时,发布执前督促令14期,促使28名被执行人主动偿还案款30余万元。

执行联动机制

为“烂尾楼”添“新生机”

2021年4月,达州市某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被申请强制执行,涉案标的达6600余万元。但公司仅剩一座未开发完毕的“烂尾楼”,各债权人也拒绝“以物抵债”的偿债方式。评估后,万源市人民法院决定采取“放水养鱼”的策略,努力发挥被查封财产的最大作用。法院多次召集债权人大会,选举出债权人代表;吸引案外人注入资金,由案外人与债权人代表联合对房产进行改造,并受让“精装”后的房产。案件顺利执行后,曾经的“烂尾楼”摇身一变成为万源标志性建筑,还带动了周边经济发展。

针对“烂尾楼”等难以处置的资产,万源市人民法院推行“执行+合作”机制。坚持综合治理、同向发力,建立市委领导、政府支持、人大监督、全社会参与的执行联动机制,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到法院执行工作中。2021年以来,法院发布悬赏执行公告5期,面向全社会征集被执行人的财产线索,接收申请人、利害关系人的财产线索、下落等信息100余条,借助群众力量帮助法院加快执行进度,营造出群众关注执行、见证执行、参与执行的浓厚社会氛围。

万源市人民法院相关负责人表示,下一步,该法院将大力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持续完善和落实惠企纾困司法政策,为奋力探索“护航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司法实践贡献法院力量。

□文/图 达州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闫军 通讯员 宋子扬 魏祯 张璇

来源:

上一篇 : 中国410名维和官兵获联合国和平荣誉勋章

下一篇 : 最后一页

x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