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厕开张,欢迎来玩”“这里是新开的XXX厕,欢迎建设!”。
在新浪微博“圆角”超话里,遍地都是这样的“新厕”引流贴。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对大部分人来说:“每个字都认识,连起来却不知道他们在说什么。”
这正是“厕妹”们追求的效果——他们不想让圈子以外的人“入侵”他们的生活。
好好地注册了一个微博账号,怎么就是“互联网厕所”了?
在互联网“上厕所”的年轻人
在大部分微博网友的关注里面,想必都有几个“bot”类账号。
“bot”是“robot”(机器人)的简称,最早起源于外网,比如自动推送天气、交通等信息,可以实现自动回复的账号。
而微博常见的bot则是真人运营,之所以称作bot是因为他们通常采用“投稿不审稿”的形式,只负责信息的传递而不输出带有感情色彩的主观评价。
强烈需要bot类账号的通常是某个特定圈子,例如韩娱圈、电竞圈、绘圈、同人圈等等。共同的爱好让他们聚集在一起,在bot类账号中尽情发表观点。
由于bot发出内容通常是匿名的,包括但不限于各类“隔空喊话bot”“有话就说bot”形式的账号成为投稿人宣泄负能量的最好场所。
匿名保护下稿主们没有道德压力的隔空对骂让这些bot类账号沦为“互联网厕所”,在负面情绪滋养下,“互联网厕所”越来越“臭不可闻”。
基于大致的用户画像,微博厕所被统称为“女厕”,贴吧的是“男厕”,哔哩哔哩的则被称为“童厕”。
他们自认是“阴沟里的老鼠”,不想被外圈人发现。
为了在开放的互联网下藏身,他们作出了许多努力。
比如在微博简介里加入“镇魂”两个字——传言称这两个字被新浪屏蔽,加上后就不能搜到厕所账号的主页。
再比如使用大量谐音。他们用“解”代替“姐”,用“似”或“亖”代替“死”,用“素”代替“是”,用“凑”“稠”代替“丑”,“缟纻”“高柱”都说的是“稿主”(即投稿人),“溅射”指的是“建设”……
在上图投稿中,“凑”指“丑”,“浮木”指“父母”
谐音构成了厕言厕语的一部分特色。除此之外,他们会自称“本宝”,和同在厕所的同好互称“老公”“宝宝”,常用句式包括“怎么你了”“再……试试呢”“偷走了我的人生”……
厕所概念和“惨圈”概念并不相同,但他们的用户却高度重合。积极生活的,家庭幸福的,哪怕只是某方面过得比较好的人,甚至只是看不惯惨圈刻薄言论的人一律会被“惨圈”用户打为“萌萌人”“mmr”,不合他们心意的厕所言论都是“萌萌入厕来”“萌萌如厕”。
例如在某个专用于吐槽舍友的bot中,投稿人用“厕言厕语”扫射全体河南人。
图片截自微博
评论区不满的人中,不管是提醒“别以偏概全”路人,还是精通厕语说着“河南人怎么你了”的厕妹,都被认为是“萌萌人来厕所了”。
互联网厕所,圈地球自萌
既然厕所不愿让圈外人窥探他们的生活,互联网厕所为什么会一次又一次进入大众视野?
这可能和一次又一次大规模出圈的网暴及反网暴事件脱不了干系。
“互联网厕所”只是“厕弟”“厕妹”们聚众的场所,脱离了这些不见光的地方,习惯了将刻薄当做有趣、习惯审判他人的“厕妹”们依旧很难改掉随时随地锐评他人的习惯。
2月24日,湖南桑植县一中学举行百日誓师大会,某位黄V博主截取了一位高三学生代表在大会上发言的视频进行审判。
在这场惨圈博主及知名韩娱圈KOL一力引导的网暴事件中,学生代表正能量的发言被他们恶意调侃成洗脑,评论区抓住女孩夸张的表情不放,极尽嘲讽之能。
再往前,厕所内部人士互相攻击造成的未成年自杀事件也有好几起。
在赛博厕所,当被人指出言论不合适时,他们挂在嘴上的话是:
“在厕所拉点屎怎么了”“都厕所了能有人说什么好话啊,你们mmr接受不了别看啊”“幸福的萌萌人们能不能别来入侵厕妹的生活”……
表面上看是厕妹圈地自萌,而“萌萌人”没有边界感地多管闲事。
实际上呢?
最近几个月,小敏已经不止一次在微博推荐中刷到各个圈子的“厕所”。大量充斥着阴阳怪气的隔空喊话让她极其不适,直到上周卸载微博把全部精力投入到现实生活后,这种精神被内耗的情况才有所缓解。
算法推荐并非毫无道理,被微博推送可能是因为曾经点开过某个互联网厕所。
可当越来越多守序善良的bot也自称厕所,厕所成分就越来越复杂,再不能用绝对负面的词汇概括所有厕所。
以新浪微博为例,互联网厕所大致可以被分成以下几类。
一种是与二次元相关的厕所,账号为动漫、游戏等服务。
第二种是常见的与三次元明星相关的账号,多出现于韩娱、内娱、电竞圈等等。
在厕所,他们“隔空喊话”大多以二次元角色或三次元明星为中心,维护偶像们的权益,攻击具体的三次元素人并非大部分人本意。
给圈外人最大的震撼也就停留在“这也能撕?”“这点小事也值得吵?”
人一多难免会有不同的意见不同的角度不同的立场,吵起来是难免的。但由于二次元、三次元明星特殊的职业属性,就算没有来自厕所的审判也会有数不尽的拉踩、脱粉、嘲讽帖出现。
还有一种则是围绕三次元人自己的生活,分享交流爱好,吐槽学校老师舍友,在微博吐槽抖音、在贴吧吐槽微博等都有专门的“厕所”。
如只是分享零食的如“零食隔空喊话bot”,虽然投稿语气避免不了“厕里厕气”,但整体内容积极向上,只用作评价零食好恶,不会攻击人。
从有的bot的部分稿件也可以体会到,稿主明显是真心实意地分享经验。
还有众多成长不顺、心理有问题的未成年人需要“厕所”这样的地方抱团取暖相互慰藉。
但是更多的、被推送到路人眼前的,是对素人恶意凝视、肆意辱骂的脏乱差的赛博厕所。聚集在互联网厕所的用户像极了初中阶段为彰显个性跑到厕所聚众吸烟,还对每一个路过厕所的人指指点点的少男少女,心情好的时候只是嘲笑取乐,心情不好的时候直接上升到霸凌。
厕规更新、厕所隐匿,厕所用户找新家
当网暴事件发生时,总有人纠结被网暴对象是不是“完美受害人”。
例如发生在厕所的几起网暴致死事件中,有人评价说被网暴对象也是厕妹,这算厕妹间的互殴而非单方面网暴。
看不懂厕言厕语的圈外人,就算被挂被骂也不会知道。承受厕所无端的恶意,经历厕妹们长时间视奸与网暴的本来就是和他们处于同一个圈子的“同担”们。
立下了“投稿不审稿”的规矩,bot就能肆意发布网暴他人的帖子吗?
厕妹们事先声明“挂人只是为了看乐子”,让大家不要在意不要玩不起,被嘲笑对象就必须接受来自厕所的恶意吗?
现在厕所用户在互联网上振振有词“这是厕所,就是用来拉屎的”,等收到法院传票的那一天,厕妹也能用相同的逻辑说出“这是合理网暴的地方,就是用来网暴的”这种话吗?
有的厕所并不是纯粹为了抒发恶意聚集在一起的,这类账号尚且会管理稿件,造成不好影响也能立马改正,删稿道歉。
而有的厕所,审判他人是习惯,吸引更多的转评是本能,哪里有争议哪里就有流量,删稿是不存在的。
当“互联网厕所”这个05后网络生态的阴暗一角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到,容纳厕所的平台是否应当尽到一点责任。
不久前,新浪微博更新了私信规则。
非会员没有和别人互相关注的前提下,仅能给对方发送1-3条留言。
对于靠投稿为生的账号可以算得上毁灭性打击。
转战QQ号、微博超话、电子邮箱都成为了各大bot们的缓兵之计。
厕所用户在找新家,bot的运营者们受到的影响或许并不大。投稿是匿名、可以被保护性不公开,谁又能保证所有的稿件都来自投稿而非bot本人。
当厕言厕语和当年的非主流文学、火星文一样被嫌弃过时,厕所可能也只是更新一套语言继续“阴暗地爬行”下去。
“博主被投厕了诶”。
小红书上,小敏发现自己关注的画手被“挂”在了某个微博厕所中,被挂的理由是画手开价太高。
小敏真的很不理解,觉得400元一单太高,你大可以去找让你满意的40元一单的作品,何必一言不合就“挂人”。
卸载微博后,来自厕所的恶意仍然满世界流窜,就像网暴致死事件发生后网暴仍然没有停止。
参考资料:
莓想到吧:更多的未成年少女,正在被「厕所文化」击溃
真实故事计划:厕妹们惹毛了一位普通妈妈
上一篇 : 乐东示范基地补助1500元/亩 天天热闻
下一篇 : 最后一页